中國:+85 17187520678"/>
逆勢前行 奮力超越 南鄭縣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側記 二維碼
331
踏著奮進鼓點,迎著時代風口,南鄭跨過了極不平凡的2016年,翻開了創業超越發展的輝煌一頁。 這一年里,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,縣委、縣政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,深化縣域各項改革,激發縣域發展活力,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,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70.8億元,增長7.8%;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5.1億元,增長21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億元,增長15%;財政總收入32億元,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.2億元,同口徑增長8.6%;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1元,增長9.7%。 以項目促增長 經濟發展呈現新活力 2017年1月6日,南鄭縣國道244孤山大橋至縣城道路建設工程、大漢山景區供水工程、黎坪公路建設等10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。這些項目涵蓋交通設施、水利建設、旅游產業3大類,總投資62.5億元。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,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。新年新氣象,在南鄭,一股發展的強勁動力在蓄勢升級。 “無思路不進,無項目不活”。面對一系列新課題,如何適應經濟新形式實現縣域經濟穩中求進,縣委、縣政府堅持扭住項目這個“牛鼻子”,結合縣域產業發展實際,圍繞特色產業、基礎設施、服務業謀劃了一批帶動性強的項目,形成“儲備一批、實施一批、建成一批”的梯次推進格局,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。 揚鞭奮進爭朝夕,乘風破浪正當時。這一年里,縣委、縣政府對標前行,苦干實干,全力抓項目、擴投資、穩增長。緊扣項目用地、融資、管理等關鍵環節,一批拉動性較強的項目順利實施。9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0.5億元,16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6.4億元,占任務165.8%,大漢山旅游綜合開發、黎坪旅游公路、龍頭山森林公園和縣城西大街西北片區、竹園陽光城棚戶區改造等項目推進有力,S211縣城至青樹公路改建工程即將通車,百隆時代廣場、興周國際酒店等項目建成投用。黎坪創5A景區工作正式啟動,南湖、紅寺湖、龍頭山綜合開發進展順利。縣城西大街西北片區棚戶區改造推進有力,讓水大道、海棠路等6條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完工,濂水公園尤曼吉游樂中心建成運營,將軍巷道路竣工通車,東昌路南段及橋閘巷建設穩步推進,龍崗大道、梁山大道北段開工建設,龍崗溫泉旅游區項目順利啟動。大河坎、青樹等5個市級以上重點鎮共實施各類項目62個,完成投資11億元,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級技術評估。 順勢而為,主動出擊。南鄭縣組團參加絲博會暨西洽會、陜南循環經濟項目合作交流等招商活動,新簽約招商項目22個,到位資金52.8億元,占任務104.4%。 以優化促升級 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做大做強優質產業,將產業化作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,讓工業、農業、旅游“三駕馬車”齊發力,縣域經濟駛上發展“高速路”。 這一年里,縣委、縣政府著力強基礎、優服務、解難題,綜合施策,精準發力,產業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。工業經濟增添新動能,落實工業促投資、穩增長措施,持續挖潛改造、提質增效,新培育規上企業7戶,縣屬企業產值實現35.7%高速增長,帶動工業經濟逆勢上揚,降低了煙廠產值嚴重下滑的不利影響。工業園區擴容提質,投入5800萬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,機電工業集中區企業孵化園項目主體竣工,新入園企業6戶。預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85.5億元,增長12.4%,完成非公經濟增加值84.4億元,占GDP比重49.4%。 農業生產呈現新亮點,去年南鄭新茶展銷暨賽茶大會成果豐碩,新培育豐產茶園2.3萬畝,全縣茶園面積達19.7萬畝,茶業產值13.3億元,增長13.8%。糧食總產14.8萬噸,油料總產3.7萬噸,種植蔬菜8.82萬畝、烤煙2.35萬畝、中藥材14.7萬畝,出欄生豬65.5萬頭。42個縣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實現產值8.06億元,增長13.8%。預計完成農業總產值43.5億元,增長5.5%。 三產發展彰顯新態勢,成功舉辦2016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游文化節,全年接待游客985萬人次,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6.8億元,分別增長36.7%和40.1%。電子商務發展勢頭強勁,建成漢中(南鄭)電子商務產業園,入駐企業58戶,圣水、黃官等13個鎮級服務網點試運營,全縣電商銷售額8億元,電商精準扶貧惠及3.23萬人。 以惠民促和諧 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 這一年里,縣委、縣政府堅持群眾利益至上,始終牢記民生為重,下大力氣解決人民群眾的“三最”問題,讓老百姓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。 該縣持續抓投入、保民生、增福祉,最大限度將發展成果惠及群眾。精準脫貧扎實有效,落實縣級領導聯村、部門包村、干部駐村的扶貧工作機制,發揮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作用,綜合運用產業扶貧、搬遷扶貧等“五個一批”措施,實現年度9個貧困村退出,年度脫貧23138人。民生工程加快實施,60個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開工建房4530戶,建成保障性住房2685套(戶)。完成漢江綜合整治防洪工程8.5公里,除險加固病險水庫4座。拆改燃煤鍋爐15臺,節能減排和主要污染物控制完成目標任務。各項事業全面進步,成功申報省級文化先進縣,漢調桄桄《韓信拜將》參加了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展演。教育質量穩步提升,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線率、上線人數全市第一,實施全民健身工程66個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,兩孩生育政策全面實施。縣救災物資儲備庫建成投用,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.42億元。新增城鎮就業9274人,轉移勞動力13萬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%。基金征收、社保擴面穩步推進,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實現全覆蓋,成功創建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。 這一年里,縣委、縣政府把作風建設作為謀全局、促發展的第一任務,深入開展“兩學一做”專題教育,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,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4件、政協委員提案70件,辦復率100%。加強審計監督、政策跟蹤審計和效能監察,對605個單位(項目)進行審計,核減財政投資1.92億元,審減率13.2%。持續推進簡政放權,縣鎮兩級權力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已向社會公布,行政審批事項精減29項。開通民情直通車系統及“民生熱線”,累計辦理各類事項22萬件(次)。常態化開展嚴打整治,查處治安案件1236起,偵辦刑事案件1254起,群眾社會治安滿意率位居全省前列。持續深化司法行政“六大行動”,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336件,排控調處矛盾糾紛2110件。 文章來源:華商頭條 |